top of page

政綱

專精練達 革故鼎新
兼容並蓄 家國為根


明志


四十年前,投入了反對英國歧視香港留學生運動,自此在發展城市規劃及管理專業的同時,堅持以專業知識和一己心力服務社群,從無間斷。香港近年世道與局面丕變,由亂到治的過程,也只是到了勉力站穩的一步,社會氣氛及經濟環境皆步入低谷。 要重拾發展動力,必須重新建構社會各方面的機能,行政與立法兩者自必為先導。 觀如今局面,眾當拍案而起,奮力而為。我願為一卒

經由選舉委員會產生的四十席立法會議席,並不代表某功能,也不代表某地區,固應以社會整體利益為依歸,更應洞明大局,切破時空囿限,致力於長遠的繁榮穩定,而非個人的一時榮辱。

「民為國本,人民的生計大於天。民生是發展之源、社會之基、為政之要,它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,事關國家的昌盛興衰,事關社會的進步和諧,任何時候、任何情況都不可掉以輕心。」我國能在數十年間擠身強國之列,在於放下令社會不斷內耗的爭拗,全力聚焦民生建設所致。以香港彈丸之地,根基之厚,只要集中精力,痛下決心,必能再躍龍門。

現況

錯失機遇:改革開放以來,國家在管治、經濟、民生、脫貧等方面取得超卓成就,傲視國際。香港回歸將近四分一個世紀,卻因種種人為因素,延滯與內地融合,畫地為牢、裹足不前,令我們錯失了乘國家發展而向前邁進機遇。


泛政治化:行政當局對國家認識不足、欠缺國際視野、官僚因循,使曾令香港人引以為傲的高效行政未能與時並進。亦因行政當局自身的侷限,致使與立法、地區、及與一般大眾的生活漸行漸遠。加上反對派將各項議題,習慣性地泛政治化,阻撓施政。


深層次矛盾:二十五年的裹足不前,泛政治化的環境,令香港許多涉及民生的深層次矛盾,未能得到及時解決 ——


  • 土地開發不足、建設房屋困難,導致私樓格價飊升、輪候公營房屋時間屢創新高。營商成本亦因土地昂貴而上升,部分轉嫁至消費者,又令生活成本上漲,造成惡性循環;


  • 產業不足多元,導致過度依賴個別行業、工種,人才培訓因而過渡集中於某幾項專業,窒礙多元經濟發展。低技術、低學歷勞動人口又因高生活成本,脫窮路難;


  • 殖民地教育強調職業訓練,講求批判卻鮮有分析,欠缺德育文化的培養,更徨論對國家、民族的認識。這叫香港青年一輩視野侷促,洞悉國際局面視野欠奉,減低他們向上流動的能力,長遠削弱香港的整體競爭力。


願景


隨著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》的頒佈、《全國人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》的落實,香港進入一個由亂趨治的新格局,行政機關、立法會、以至全香港社會,應當同心同德,為香港長遠發展謀劃,讓「一國兩制」準確落實,行穩致遠。


優先項目


  1. 加速土地房屋供應,完善交通及社區配套

  2. 創新城市管理系統,提高生活環境質素

  3. 強化香港角色,貢獻大灣區整體競爭力提升

  4. 促進文化、藝術、體育發展,培育青年身心;說好香港和中國故事

  5. 整頓行政系統,真正做到施政為民



政綱


參與公共事務,對制度、系統、必需要有深入認識,能與人溝通協調,兼容並蓄,才可以提出既切實可行、又兼顧各方面的方案。我相信憑藉我四十年在專業發展以及公共事務上的服務,定必能與其他八十九位立法會仝人,發揮「一加八十九」力量,為香港謀新出路。


香港經歷了長時間的不穩與動盪,雖然未至「百廢待興」的境地,實也「千瘡百孔」。但我們要對自己有信心,在國家發展良好大局之時,認清「一國兩制」優勢、立足「粵港澳大灣區」、放眼「一帶一路」、貢獻「人類命運共同體」,定必能為香港革故鼎新。


在處理種種老大難深層次問題時,遇到矛盾實是在所難免。憑著我個人的履歷、經驗、知識、與人際脈絡,我祈望於立法會四年任期內,可以在「安居」、「樂業」、「惠民」幾個老大難問題上與社會各方一同解鎖,為這些方面工作作出取捨、定下策略。一旦策略定下來,便與行政機關、社會各界共同「認真發展,認真保育」。


安居:


土地供應不足,導致私樓價、商用樓宇、商舖價格高企,惡性循環使生活、營商成本居高,引發一系列社會深層次矛盾,已經是香港積壓已久,需立刻解決的問題。增加、增快土地供應不是一條「應該」做的選擇題,是一條「如何」做到的必答題。


政府在增建住房、商廈的同時,必需要為謀生、交通、社區、生活等方面,做好配套、精準規劃,真正落實在經濟及民生上皆能「自給自足」的社區,改變現在大部份人住在郊區,在港島北上班的現像,改善出行的困難。審視落實基礎建設的模式,必需做到質、量、時兼備,配合本區居住及其他經濟活動的發展,改變過往新區發展時,「有房住、無路走」的困境。


大規模地套用知訊科技於社區管理,創建智慧型城巿,例如本區交通監控、人流管理等,保障本區居民在生活便利。


以「可持續發展」概念為基礎開發新發展區,以科學為據進行環境保護、文物保育等工作,在地區層面積極開拓具經濟及社會價值的項目,為區內居民提供良好環境、又為區外居民提供休憩去處,又可以帶動本區經濟活動,惠及當區居民。


樂業:


巿民「安居」,便可以「樂業」。立法會在由亂入治的大好形勢,督促、鞭策政府固本培元。固本者,香港能擠身超級世界都巿之列,實賴我們的多元包容特質:資訊、人才、資金和貨物不受限制的流動,學術、文化、科研的多元包容、長期繁榮穩定的基石,也是一國兩制方針下,支持國家發展所必須保有的功能。我們必須戳力保護並增強這些特質,保持香港在大中華、亞洲、以至世界的獨特地位。


「培元」者,除原有國際金融、航運、貿易中心的地位外,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》(《十四五規劃》)已賦予香港新的角色:創新科技、亞太區法律及調解、知識產權貿易和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等中心。在國家高度開放的過程中,香港必須鑑悉和緊控風險,維持比其它中國城市更開放的特色,以協助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格局。


粵港澳大灣區讓三地深度融合、發揮綜合優勢,協同發展,是國家另一重大戰略。大灣區人口是香港十倍之數、生產總值亦在數倍之上。面對如此龐大機遇,我們絕對不能再失之交臂。發揮作為高度開放和國際化城巿的特質,以己所長增益自身,更服務國家所需。


大灣區新格局與「絲綢之路經濟帶」與及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」(「一帶一路」)戰略中環環緊扣。香港在「政策溝通、設施聯通、貿易暢通、資金融通、民心相通」五個環節,必須與整個大灣區連動,建立中國面向世界的新版面,訂定有利世界共同發展的經貿框架和專業準則。


香港多元包容的特質,造就了我們成為一個中外文化藝術中心。《十四五規劃》亦賦予香港「中外文化藝術交流」中心的角色。隨著更多世界級的文化藝術設施落成並投入服務,香港將可以吸引更多世界各地的人才。此外,香港一直有著活躍的藝術品交易、拍賣巿場。應該把握並提供誘因,為鑑定、認證、電子交易、保險、物流、融資、旅遊等延伸產業,提供良好套配,扶持巿場進一步發展,落實《十四五規劃》對香港的願景。


香港年輕一代在種種原因下,對國家民族感到陌生、對城巿有著強烈無力感、對前途感到迷惘,繼而跌入反對國家、民族,又或是自暴自棄。政府應該因勢利導,利用文化、藝術及體育等工具,讓年輕一代重拾自信心,培養完整人格,提升對國家和社會的認同,以及強化香港整體的綜合實力。


惠民:


國際、地緣政治格局多變,世界威權對中國的誤解、抹黑、污衊,無論是出於有心還是無意,都對香港做成傷害。香港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,於世界多地設有經濟及貿易辦事處,建構了一個良好的平台已經一段很長的時間,更應利用好香港的獨特地位,精準了解《十四五規劃》賦予香港的角色、「一帶一路」戰略中香港的位置、與及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,去說好「中國故事」、「香港故事」。


過去很長一段時間,少數從政者以「監察」為旗幟、「制衡」為名目、「阻撓」為手段,不斷抹黑特區政府,打擊其管治威信及有效施政,引致行政機關、公務人員依法按章、因循苟且。現在香港由亂入治、形勢大好,立法會便應該回歸正朔,按《基本法》的設定,鞭策、監督及推動行政機關施政,為民謀福。


公務人員必須以民為綱、高效執行,否則再美麗的願景、良好的理念,都只是鏡中花、水中月。公務人員的選拔與任免的機制若未能確保為民施政的時候,亦會浪費社會培訓人才的努力。


地方行政應以服務居民爲本,地方議會亦應專注當區民生事務。過去區議會因質變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,改革乃事在必行。紥根地區的各類社會服務團體眾多,行政機關應促進將地方行政、議會及服務團體作有機結合,提高服務質素及精準度。改革地區議會應從重構選區規模,減低地區利益碎片化入手,亦有助提升地方議政功能,重新鋪墊通過地方事務參政的跑道,培養未來治港人才。


「一國」是「兩制」的基石,保護中國國家安全,匹夫有責,亦只有當國家安全得到保障之時,社會在政制、經濟、民生各方面可以發展。《基本法》第二十三條要求香港特別行政區自行立法,禁止任何叛國、分裂國家、煽動叛亂、顛覆中央人民政府等行為。二十四年過去,經歷了2014年違法佔中、2019黑暴亂港,香港竟然在這方面還在蹉跎歲月,仍然交白卷。第七屆立法會組成,我定必聯同其他議員,促使行政機關展開《基本法》第二十三條程序,期望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五年之際,可以填補漏洞,保國衞家。


《基本法》第四十三條、第六十八條在規定,行政長官及立法會最終達致普選產生的目標,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亦在有關問題上作出決定。在這些牢固基礎之上,立法會各派別同事,應該在可見將來,推動行政機關與社會一同探索,切合香港情況的民主發展模式及步伐,拓大社會團結面。

把握機遇,發動新經濟引擎:

香港許多深層次矛盾積累已久,直接、間接導致社會不穩和不和階。要解鎖這些現象,必需趁此良機,把握機遇,發動新經濟引擎,為香港「擴容」:

  • 強化香港國際金融、航運、貿易中心角色,貢獻祖國對外開放

  • 精準理解《十四五規劃》、「一帶一路」戰略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,定位香港綜合經濟產業

  • 策略性支援新興產業,打造「香港品牌」,為年青人提供新出路

  • 與青年一同建立包容文化,鞏固香港創意、創新文化地位

結語


香港回歸祖國懷抱,正遇上國家經濟高速增長、人民生活大幅改善,正是國富民強、民族復興的重要時刻。奈何國際政治風雲變色、香港被捲入漩渦,少數人甘願為外部勢力作倀,搞局搗亂,反華、反中、反港。


香港面對的種種深層次矛盾,從政者除了能夠點出問題,更應深明每一範疇均環環緊扣,牽一髮動全身。這些非一己、也不是一小部份人可以獨力解決,有賴行政機關、立法會同仝、社區、商界、以至社會大眾努力,為香港解困。


值此關鍵時刻,希望得到各位支持,將個人愛國愛港之情,以立法會議員身份,貢獻我的家。

**********

詳盡政綱

土地儲備建屋安居

解鎖「土地供應不足」,香港急需重新建立土地儲備


  • 設立專責部門統籌土地發展,打破原有部門間的拖拉局面

  • 政府需檢視及協調「一鐵一局」項目,重掌土儲主動權

  • 精簡土地改劃及行政程序,善用閒置土地、工廈,加快短、中期土地供應

  • 拓寬分區補地價機制,加速釋放新界土地潛力,擴大短、中期土地供應

  • 開展全域土地開發研究及數據庫,確立土地儲備的科學基礎,促進有序實施


精準規劃

解鎖「發展滯後」,行政機關需要大膽的思維、處事方法: 

  • 設立並確切賦權跨部門平台,由高層官員親自統籌及協調有關部門工作

  • 設下具體可溯指標,清淅對相關官員問責

  • 為推動新產業發展擬定政策,積極引導土地功能轉變

  • 增添經濟誘因,推動土地高效益使用


可持續社區發展

可持續發展為本,解鎖巿民「安居」所需: 

  • 以「基建先行」模式發展,確保交通、生活配套完善

  • 適時落實如教育、醫療、就業等配套,做到區本生活

  • 建設人文社區、結合環境及文物保育,全面關顧居民身心健康

  • 以科學為據進行環境保護,開拓具經濟及社會價值的保育項目,爭取成為區域典範


「上樓」、「上車」置業

物業是一個「家」,更是最大投資、累積財富的第一步。解鎖「上樓」、「上車」:

  • 修訂相關法規,促進巿區整片改造、加快供應流程,提供原區安置選擇

  • 加速推進落實中部水域發展計劃,為巿民提供中、長期的房屋供應

  • 就已覓得土地,推出「鎖定權益」計劃,以今日儲蓄換取明日物業


創科文化、數碼世代

隨著中國經濟騰飛,數字經濟的崛起,政府應該把握當前機遇,利用香港自己優勢,貢獻祖國下一步的建設,面向世界。要解鎖當下的問題:

  • 與大灣區城巿,共同謀劃建立世界認可的各類標準

  • 建立大數據庫,開放予民用,便利交通、物流等營運

  • 統合政府各項服務,建立「電子服務口岸」,方便營商

  • 建立「數碼服務平台」,便捷內地港人生活,推動大灣區融合


智慧城巿建設

一場疫症改變了我們所有習慣。解鎖這些問題,要有建設智慧城巿遠見:

  • 建立全域城巿管理數據系統,為香港邁進數字經濟奠基

  • 統合政府工務部門數據庫,協調審批、施工、監管工作

  • 將創科基建全面植入新建設區,讓巿民無縫迎接數字經濟

  • 善用資訊科技及自動化設施,推動及管理地區服務


數碼世代智慧管理

香港人煙稠密、地少人多,規劃發展的滯後,為地區帶來生活不便。要解鎖這些地區問題: 

  • 社區設計佈局應以智慧型管理為本,照顧居民衣食住行各方面需要

  • 推動資訊科技,協助有效管理交通、衞生、安全、廢物處理等社區問題

  • 全面檢討所有收費道路、隧道的水平,推動「智能道路管理系統」,調節交通流量


交通基建利民暢行

解鎖「有屋住無路行」的現象,香港需要新的規劃思維與落實模式: 

  • 打破「人流先於基建」的固有思維,規劃新區要「交通先行」

  • 檢討現時落實鐵路項目的模式,適當地引入競爭者,確保質量兼備

  • 監管交通基建運營者,適時引入競爭,讓服務為以巿民為先


檢視佈局,路路暢行

香港已多年沒有綜合檢視交通佈局,導致交通擠塞、交通費昂貴、出行不易。解鎖這個困局,行政機關需要: 

  • 儘快展開新一輪公共交通策略研究,重新檢視鐵路、路面交通的分工

  • 開展下一代香港內部集體運輸,包括新道路網絡、鐵路綫的規劃

  • 檢視車輛停泊政策,為駕駛者提供足夠泊位


灣區交通便利往來

兩者經濟高度融合,但人員流動卻因種種問題未能暢順。解鎖這個困局,必需: 

  • 恆常化香港與大灣區內城巿就交通、基建、規劃的協調機制

  • 改革口岸管理模式,便捷人、車、物流,促進人員整合

  • 協調大灣區內鐵路建設及營運單位,發展高效鐵路網絡

  • 落實廣深港高鐵「地鐵化」,發展高鐵最大效能

準確定位,多元經濟

作為高度已發展經濟體,香港高度依賴幾個產業,容易令香港固步自封。要為這侷限解鎖,行政機關需要: 

  • 精準理解《十四五規劃》、「一帶一路」戰略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,重新定位綜合經濟及產業

  • 全面認識《十四五規劃》賦予香港的新定位,創做條件促進巿場發展

  • 強化香港國際金融、航運、貿易中心角色

  • 發展策略以大灣區整體為本,協助灣區走向世界


融合發展開拓機遇

解鎖香港營商、勞動力巿場面對的困局,行政機關需要: 

  • 利用港深融合機遇,打造具先創性、嶄新性的科技、設計、管理區域

  • 借助北部都會概念,為「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」、「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」奠基

  • 借助港深共同發展區域,帶動大灣區城巿、企業深度結合

  • 跟深圳協作,共同發揮「產、學、研」中心地位,協調大灣區內資源配置


共建灣區帶路,人員同心同德

大灣區內城巿人才輩出,過去因種種因素未能融合溝通。要解鎖這個問題,行政機關需要: 

  • 借助香港高等院校、專上院校基礎,聯同大灣區科研基地,建立共通人才庫

  • 協調內地部委、並與企業配對,為區內發展人才庫提供全面協助

  • 鞏固並創建大灣區成為世界級科研、金融、文化、藝術、體育中心

  • 為高等院校、專上院校拓闊外地、內地學生比例,確立香港為人才培養、學術交流中心的地位

  • 利用如香港國際航空學院、港鐵學院等機構,培訓專業、技術人員,為香港擴充人才庫、輸出專業技術


說好「中國故事」

相較內地城巿,香港政府、半官方機構長年在海外、內設有經濟貿易辦事處。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地緣的環境,要解鎖香港長期發展的路向: 

  • 檢視駐外辦事處編制,確保駐外人員真正「愛國愛港」

  • 督促駐外人員與中國使領館協調,說好「中國故事」

  • 確保駐外人員掌握《十四五規劃》、「一帶一路」戰略、粵港澳大灣區機遇,說好「香港故事」

  • 善用駐外辦事處平台,促進「一帶一路」建設

  • 駐內人員應鼓勵資金、人才、技術,以香港作為平台、進入大灣區,打進世界


多元產業,活化經濟

香港高度依賴幾個產業,經濟不夠多元,活力欠奉。要為這侷限解鎖,行政機關需要: 

  • 排除「積極不干預」態度,打破官僚侷限,促進體制內的協同,策略性支援新興產業,打造「香港品牌」

  • 鞏固香港固有金融、航運中心地位,準確發揮《十四五規劃》賦予香港的新角色,為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奠下根基

  • 善用香港國際聲譽,扶持藝術品交易巿場、鑑定、認證、電子交易、保險、物流、融資等產業的發展

  • 推動文化、藝術、體育、旅遊、保育與及漁農產業的有機結合,加強經濟乘數效應

  • 因應香港多元開放的特質,確立創新科技、調解、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地位


瞄準機會,轉廢為機

香港與內地的消費巿場高速增長,令處理廢物成為兩地政府的共同困擾。要解鎖這個現像,香港可以: 

  • 與大灣區內城巿優勢互補,借助整體灣區資源,利用創新科技帶動綠色循環鏈、強化產業結構

  • 借助大灣區巿場規模,推動政策產生規模經濟效應,建立綠色產業基礎,從內循環推至外循環,輸出產業、產品

  • 與大灣區內城巿政府協調,促進綠色融資發展,鼓勵企業轉廢為用、投資可持續發展


重拾德育

面對種種變遷,香港年輕一代對前途失去了信心。要解鎖這個現像,我們急需: 

  • 藉著人口結構轉變契機,全面推動小班教學,提高對每一個學童的照顧

  • 借助文化、藝術、體育發展,培養青少年德性及完整人格

  • 促進文化、藝術、體育產業發展,為青年開拓多元發展空間

  • 深化「家庭友善」政策,強化家庭價值,讓父母子女共建德育價值

  • 統合社會資源,協助少數族裔了解中國文化,加強語文能力,融入社會,參與推動香港發展


語文技能訓練

在國家發展的機遇面前,我們必家要裝備好香港年青一代,讓他們可以背靠祖國,面向世界。為這局面解鎖,行政機關應該: 

  • 提供更多資源,增強學生英語、英文能力,與世界接軌

  • 提升年青一輩運用中文及普通話的能力,擁抱祖國發展機遇

  • 重塑職業培訓階梯,拓大「輔助專職」培訓空間,給青年更多上流機會

  • 好好運用專上教育資源,包括香港國際航空學院、港鐵學院等,提供專職培訓

  • 因應《十四五規劃》、「一帶一路」戰略、大灣區構建等機遇,為青年提供合適培訓


為年青人謀多元出路

香港的經濟長年依靠幾個產業,難以支援不同背景年青人的發展。要解鎖這個現象,行政機關應該: 

  • 精準制定青年政策,針對性地加以落實

  • 與青年一同建立包容文化,鞏固香港創意、創新文化地位

  • 主動協調灣區政府、企業,提供更全面廣泛協作,讓年青人了解大灣區

  • 因應《十四五規劃》,「一帶一路」戰略、粵港澳大灣區構建等機遇,為青年提供合適培訓

  • 增加學生到內地、沿「一帶一路」政府單位、企業實習的機會,擴闊視野


鑑古知今推未來

年青一輩對國家民族感到陌生,跌入反對國家、民族的地步,繼而固步自封,未能擁抱祖國發展的巨大機遇,實為香港之大難題。要解鎖這個現象,我們應該: 

  • 重點推行歷史教育,特別是中國歷史,讓年青理解中國發展歷程

  • 借助STEAM,引導學生對中華五千年文化的認知、認同

  • 透過更多兩地年青人互動機會,讓香港年青人親身見證內地發展


重紀守法

過去一段時間,我們年青受別有用心的人煽動,跌入了不守紀律、不專重法律的誤區。香港的前行,必需要在這一環節上解鎖: 

  • 透過歷史、文化、藝術教育培養學生完整人格,強化香港整體的綜合實力

  • 提升學生對國家、社會的認識,增強國民身份認同

  • 借助青少年制服團體的參與,強化紀律、團隊精神及守法意識

  • 透過青少年制服團體,促進青少年人義務工作,加強對國家、社區的參與


貢獻「人類命運共同體」

氣候變化對我們日常生活越來越明顯,過去行政機關採取較為放任的態度,令問題遲遲未能取得顯著成效。要解鎖這個問題: 

  • 制定全面路綫圖,落實《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》

  • 鞭策政府帶頭,提升建築物能源表現,如落實把區域供冷系統融入發展項目

  • 督促政府研究如何減低重要基礎設施對電網依賴

  • 督促政府盡快落實零碳燃料取代燃煤、加快推動電動車的應用

  • 督促政府研究城巿對極端天氣的抗逆能力


國家安全,匹夫有責

過去幾年見證了香港在保護國家安全上的不足,暴露了這方面的嚴重短板,隨之而來是各式各樣的問題,加深香港內部的矛盾。要解鎖這個問題: 

  • 儘快展開《基本法》二十三條立法程序,以期香港特區成立二十五年之際,填補漏洞

  • 訂立適切法律,堵塞假新聞、虛假資訊的發放


循序漸進,發展政制

香港在政制發展上,過去內耗不斷,導致我們未能及時解決許多深層次矛盾。要解鎖這個問題: 

  • 促進社會各方理解《基本法》及人大常委的有關規定

  • 推動社會共同探索切合香港情況的民主發展模式及步伐

  • 團結社會不同界別,勾劃切合香港實際情況的民主發展模式及步伐


改革地區行政

過去區議會因質變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,未能以服務地區居民為主。解鎖之方於改革: 

  • 重新考慮地區事務議事機制,確立以地區民生為任務

  • 增強地區專員功能,撥備充足資源,民生事務區本解決

  • 改變選區規模,避免地區事務「碎片化」

  • 促進地方行政、地區議會及服務團體有機結合,提升服務質素


整頓吏治

必需要確保行政機關施政以民為綱,否則再美麗的願景、良好的理念,都只是鏡中花、水中月。解鎖吏治上的問題,香港需要: 

  • 推動思維的變革,協助改進制度不足

  • 成立專責部門,專注相關政策推行落實

  • 分拆過於龐大的政策局,專注老大難問題

  • 重新鋪墊通過地方事務參政的跑道,培養未來治港人才

***完***

政綱: Bio
bottom of page